《薰風》第5集 – 南國名都—台南印象

南國名都—台南印象

「哪個國家距離台灣最近?」
被這樣問到的台灣人,十之八九會回答「中國」吧。

其實,在宜蘭東方不到一一〇公里的海上,有座屬於日本的小島,她叫做「與那國」。
天氣晴朗時,從與那國島望向台灣,高聳入雲的中央山脈清晰可見。​
那是一段一衣帶水的奇妙距離。對與那國島上的人們來說,台灣是一個此生或許沒有機會造訪的地方,卻又是這輩子最熟悉的景象之一。

台日間的微妙情愫,就像宜蘭和與那國,似近非近,似遠非遠;感覺再熟悉不過,但又如此陌生。
台灣對日本的感情,在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時已向世界證明。
那是承襲自戰前世代,且早已內化到台灣人基因裡的本能。

以初夏的和煦南風,同時也是俳句的五月季語為名,這本雜誌將致力於傳播台日之間鮮為人知的歷史淵源,同時用學習及自省的視角來探索當代日本。
在東亞局勢詭譎多變的今日,台灣除了「哈日族」,更需要「知日家」。

《薰風》的問世,相信是台日歷史進程下的必然。

更多《薰風》

季刊薰風 臉書粉絲團

季刊薰風 官方網站

微貳獨冊

編者的話

關於本集
       發行人・主編 姚銘偉

  只有一名編輯(就是在下我)、製作團隊可能是全台最小,卻懷有遠大理想的《薰風》,在跌跌撞撞之中,以及各位讀者的支持下總算走過第一個年頭。作為一本矢志揭露台日歷史淵源的刊物,在二〇一七年介紹過高雄與台北之後,當然不能無視府城台南的存在。

  在日本時代享有「南國名都」美名的台南,集結了台灣傳統閩式、日本引進之和式與歐式等建築之美,加上荷蘭、明鄭、清國時代留下的遺跡名勝,讓「台灣西畫之父」石川欽一郎也為之讚嘆,稱台南為「台灣的羅馬」;只要步出車站,迎面而來的巨大榕樹與鳳凰木大道,便會使人們感受到古都的優雅氣質。只可惜這一切早已成為幻影,唯有本集收錄的老照片可供追憶。

  所幸,近年來台南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有目共睹,舉凡林百貨、愛國婦人館、地方法院,以及正在加緊趕工的合同廳舍等,都讓這座四百年古都成為南台灣觀光的首選之地,就連日本知名的《BRUTUS》雜誌也以台南的日常街景為封面,在台灣引發廣泛的討論。而在上述這些日本時代的建築遺產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台灣史上第二家,開幕時間僅次於台北市菊元百貨的林百貨。二〇一四年重新開幕時,創辦人林方一,以及設計者梅澤捨次郎的後人都專程來台躬逢其盛,讓人深刻體會到一座歷史建築串連起的強大羈絆。

  除了經典建築之外,台南的大正公園,也就是現在的湯德章紀念公園竟然發生過挖金塊而產生糾紛的鄉野奇譚,真是「府城感」十足的庶民生活百態。此外,除了和去年各集同樣精彩的專欄之外,二〇一八年起,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長年在部落格撰文介紹、考證日本時代城市地景的林俊昇(林小昇),展開名為「流轉的日產」的全新專欄,帶領讀者追蹤日本人離開台灣後留下的產業,如何層層轉手,最終成為今日的樣貌。

  偶而會聽到有人說「台南是台灣的京都」,就連政治人物也將其作為競選口號。讀完本集後,希望有更多的台灣人能打從內心驕傲地說出,「台南就是台灣的台南」。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Only logged in customers who have purchased this product may leave a review.

Editorial Review

台南也被稱作是台灣裡的京都

有著許多日本氣息和氛圍

但其實有更多與屬於台南自己的在地特色